暑期创作大赛股天乐
当你听到“画家”这个词时,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“欧洲”“文艺复兴”“美术学院”“文艺青年”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词语?可是在中国农村,却有这样一位画家: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,也没去过欧洲,甚至连专业的艺术熏陶都没有。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农民,却凭借画笔在艺术界闯出了一片天地。
他就是来自湖北仙桃市永长河村的熊庆华。1976年出生的他,祖祖辈辈都是农民。按理说,他也会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,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。但熊庆华偏偏在童年时期,遇到了一位被大家称作“三哥”的文化人。三哥经常给孩子们讲新鲜知识,还在一次偶然中看到了熊庆华的涂鸦,并半开玩笑地说:“你小子有天赋,说不定以后能当画家。”就是这句话,点燃了熊庆华心中对绘画的热爱。
展开剩余80%上高中后股天乐,他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在绘画上,成绩因此一落千丈。父母劝他先把学习放在首位,但他根本停不下来。最终,他的高考成绩不理想,连中专都没考上。父母无奈,只能接受儿子继续做农民的现实。可熊庆华心里并不沮丧,高考失败反而意味着他能更自由地去画画。
然而在村里人眼中,他成了“异类”。同龄人纷纷外出打工,挣到钱盖新房娶媳妇,而熊庆华却一心扑在画画上,靠种地和卖鱼勉强维持生计,还要拿出钱来买画具。最远的时候,他要走四十里路才能买到普通的颜料。但他并不觉得苦,因为乡村就是他最大的灵感来源。他的画多是村头的小路、农忙后的闲聊、或者破旧的瓦房,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画作支撑着他心中的满足。
年轻时,家里人为他张罗婚事。他遇见了付爱娇,两人因爱相伴,后来结婚生子。起初妻子也支持他画画,觉得他“有文化”。可随着孩子出生,生活压力越来越大,付爱娇开始催他外出打工。熊庆华勉强去了深圳大芬村,那是全国知名的“画工聚集地”。可他发现那里只是机械地临摹名画,毫无创作自由。他拿原创作品去给老板看,却被嘲笑“根本没有水平”。这句话让他深受打击,只得灰心回乡。
那段时间股天乐,村里人又开始议论,说他是“废人”,连老婆孩子都快养不起。熊庆华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,怀疑画画到底有没有意义。
转机出现在2010年春节,他偶遇多年未见的发小雷才兵。雷才兵已经在深圳闯出一片天地,但他看到熊庆华的画,竟被深深打动:画里有他们的童年,有熟悉的村庄,还有浓烈的乡愁。他决定帮朋友一把,把画作拍照上传到网络。没想到,这些作品引发了广泛关注,不仅网友喜欢,连艺术评论家和画廊老板也纷纷赞叹:“在这些夸张却真实的画面里,乡村的点滴都被重新唤醒!”
随着知名度上升,熊庆华的画开始有人购买。起初,一位网友花5000元买下5幅作品,后来北京798的画廊与他签约,一年能卖出三十万的画。2015年,他在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,其中一幅作品卖到12万元。到2016年,他的作品最高卖出130万元。家庭矛盾也因经济改善而缓和,父母不再担心他“养不活家”。
画廊曾劝他留在北京发展,甚至有更大的舞台。但熊庆华还是选择回到村里。他说:“我的创作离不开这片土地,没有家乡,我就画不出来。”他翻新了老屋,依旧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画笔记录着乡村生活。有人问他会不会遗憾没留在大城市,他笑着说:“遗憾?不。大城市不是人人都适合。我不在乎有没有所谓的大都市生活,但如果没有画画,我的人生才是不完整的。”
熊庆华的经历让人动容:一个农民,因为坚守热爱,最终成为艺术家。他走过艰辛、遭遇嘲笑,也曾怀疑自己,但终究靠画笔证明了价值。或许正是这些苦难,塑造了今天的他。
愿每个人都能像熊庆华一样,无论环境多么艰难,都能守护住内心那份最纯粹的热爱与梦想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