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18日,著名艺术家阎肃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,亲友们纷纷前来送别这位伟大的艺术家。仪式上,大家齐声朗诵着为他写的诗歌:“就这样米涂配资,你轻轻的走了,那一颗赤子之心呦,从哨所到军港,从雄鹰到蓝天......”这些词语承载了对阎肃的深深敬意。
阎肃在中国文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他为党和军队的文艺事业奋斗了65年,创作了超过1000部(首)经典作品,并参与策划了100多场重大文艺活动。为弘扬主旋律、传播正能量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及先进军事文化,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然而,阎肃离世后,妻子李文辉与儿子阎宇因版权税问题对簿公堂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大家感到不可思议,因为阎肃一生温文尔雅,从未与妻子发生过争执,儿子为何会做出如此不孝的举动,甚至逼得母亲打官司?
展开剩余84%2016年2月12日,阎肃在3时07分悄然离世。挽联上写着“一片丹心、一腔热血、一身正气”十二个字,阎肃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,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。
其中,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便是《西游记》的主题曲——《你挑着担,我牵着马》。这首歌是80后、90后的集体记忆,阎肃为其创作时也经历了瓶颈。据他的儿子回忆:“父亲写到‘踏平坎坷成大道’这一句时陷入了瓶颈,焦急得在家里走来走去。”看到父亲焦虑的样子,儿子打趣道:“爸,你已经把地毯走出一条道了。”听到这话,阎肃灵感乍现,想起了鲁迅先生《故乡》中的一句话:“地上本来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就自然成了一条路。”于是,他写下了那句传世之作:“敢问路在何方,路在脚下。”
阎肃在创作这首歌时深感鲁迅的影响,他曾表示:“没有读过鲁迅先生的书米涂配资,我是写不出这首歌的,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。”
回顾阎肃的辉煌一生,我们更能感受到他的坚持与勇气。阎肃出生于1930年,原名阎志扬,河北保定人。由于家境殷实,他的童年生活相对安稳。但随着战争爆发,一切改变。1937年,阎肃一家逃难至重庆,却在这里失去了所有财产。此时,阎肃的父亲带着全家躲进了嘉陵江边的一所修道院,而这所修道院也成了阎肃的“启蒙园”,培养了他对歌唱的兴趣。
在修道院的日子里,阎肃加入了唱诗班,日复一日的歌唱让他对音乐充满了热爱。后来,阎肃进入重庆大学学习,虽然他的专业是工商管理,但他依然活跃在文艺圈,组织演出、表演相声,展现了自己全面的艺术才能。
1950年,阎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放弃大学学业,加入了西南文工团,开始了自己的文艺事业。这一决定让当时的许多人感到惊讶,包括他的初恋女友,她因而与他分手。
阎肃的文艺道路并不平坦,1959年,他被调到空政文工团。其间,他创作了多首经典歌曲,其中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一度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。阎肃的才华吸引了领导的关注,开始从表演转向创作,展现出他作为音乐创作者的巨大潜力。
阎肃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,尤其是在家庭方面。1951年,他的父亲去世,家里经济陷入困境。阎肃尽管没有结婚,却依然将大部分工资寄回家里,支撑起整个家庭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他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责任承担得非常沉重。直到1960年,阎肃在领导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,娶了来自辽宁锦州的李文辉。虽然两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,但他们的感情依然稳固。
1964年,阎肃的作品《江姐》大获成功,使得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一个新高峰。随着事业的稳定,阎肃的家庭生活也变得更加美满。然而,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。因特殊历史背景的原因,阎肃曾一度被剥夺了创作权,家庭生活也一度陷入困境。
不过,阎肃的妻子李文辉始终坚持陪伴他,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。阎肃感念妻子的支持,并承诺在以后的日子里,妻子永远是他最重要的人。
1976年,阎肃重新获得创作自由,许多经典作品如《长城长》《雾里看花》《军营男子汉》等纷纷问世。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,阎肃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好丈夫,照顾家庭的同时,还经常“偷偷”帮助贫困的弟弟妹妹。
然而,2016年阎肃去世后,妻子李文辉与儿子阎宇因阎肃的遗产发生了冲突,甚至走上了法庭。经过多年协商无果后,李文辉选择通过法律来解决这个问题。阎宇起初态度强硬,但最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向母亲道歉,事情得以化解。
尽管阎肃的离世带来了遗产争议,但他一生的艺术成就仍然无可替代。阎肃以自己的才华和坚守赢得了社会的尊重,他的音乐作品将永远激励后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